11月26日,元颉新材料科技(浙江)有限公司(简称:元颉新材料)在浙江海宁隆重举行了“年产5500吨半导体关键支撑材料项目投产仪式”。三条全新产线分别聚焦于纳米低介电氧化硅粉体、纳米钛酸钡粉体以及纳米增韧氧化锆粉体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元颉新材料首席科学家暨技术负责人赵东元院士亲临现场,与来自全国多地的行业专家、企业代表及当地政府领导一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。
据悉,2015年,元颉创始团队邀请赵院士一起开发一种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粉体材料,而这正契合他研究的功能介孔材料的特点。双方一拍即合,赵院士带领团队深入研究,通过对孔结构的并联、串联排列,大幅降低了介电常数,最终成功实现了从基础理论到材料应用的转化。2016年,元颉新材料在上海成立,赵院士正式加入创始团队。
随后,公司在广州、上海、深圳等地完成了从小试到中试的多轮实验,在无数次失败后成功实现了功能性纳米材料的产业化生产。如今,元颉新材料不仅掌握了液相法合成用于印刷电路板的氧化硅(SiO2)粉体技术,还将该技术用于生产钛酸钡(BaTiO3,用于高端陶瓷电容器制备)及氧化锆(ZrO2)陶瓷粉体材料。
元颉新材料的成功,充分展示了科研力量与产业需求的完美结合,也是中国功能性纳米材料领域不断进步的缩影。展望未来,元颉将专注于功能纳米粉体材料的研发与生产,致力于加速国产功能性纳米材料走向国际舞台。其目标是成为纳米粉体材料行业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,通过实现产品国产替代、搭建开发转化平台,满足多元市场需求。